年度全球评级榜单是衡量中国机构影响力日益增长的最新指标,与此同时,美国人才正流向海外。
今年,北京的清华大学上升两位,仅差一步之遥进入前十名。
北京大学和浙江大学的排名也上升了,分别升至第25位和第45位。
该排名是美国媒体公司《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编制的最新全球最佳大学排行榜,该榜单考察了来自105个国家的2250所顶尖院校。
评估完全侧重于大学的整体学术研究和声誉,权衡了13个因素,从出版物到引文影响力。
今年的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了多么大的进步。2018年,清华大学排名第50位,北京大学排名第68位,是仅有的两所进入前100名的大学。现在,有15所中国大学进入前100名,其中清华大学以第11位领先。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院校在这种排行榜上的排名一直在稳步上升,这得益于对教育、学生和海外人才招聘的持续投资。
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政府在国际学生签证问题上的反复无常以及削减研究经费,阻止了更多中国最优秀、最聪明的人才前往美国学习和研究,这种人才流入的势头正在增强。
赴美中国学生人数的下降在过去五年里尤为显著。
在2019-20学年,中国是美国最大的国际学生来源国,有372,532名学生跨越太平洋赴美深造。到2023-24学年,这个数字已经下降到277,398,期间下降了超过四分之一。
以至于现在印度向美国输送的学生比中国更多。
同样,根据普林斯顿大学社会学家谢宇的一项研究,在2010年至2021年间,有近2万名华裔科学家离开美国前往其他国家。
在美国政府于2018年启动“中国行动计划”之后,这一比例大幅上升,该计划声称是为了揭露威胁美国国家安全的“中国经济间谍活动”。
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启动了“中国行动计划”,据报道,该计划涉及美国司法部对数千名涉嫌隐瞒与中国联系的科学家的调查。由于缺乏证据,大多数案件很快被撤销,该项目在2022年特朗普的继任者乔·拜登执政期间被取消。
然而,中美之间的学术寒流在机构层面也很明显。今年1月,密歇根大学以国家安全风险为由,结束了与上海交通大学长达二十年的合作关系。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最近宣布将与清华-伯克利深圳学院脱钩,此前美国政府开始调查中国政府向该学院提供的数百万美元未公开资金。
2024年9月,佐治亚理工学院宣布结束其在中国佐治亚理工深圳学院的参与,同样是出于国家安全考虑。
这种影响可能是持久的。
虽然最受欢迎的美国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和斯坦福大学——继续在美国新闻大学排行榜上占据首位,但“签证挑战和政府审查可能会阻止有才华的中国学生和研究人员未来选择在美国学习”,纽约福特汉姆大学加贝利商学院金融与经济学兼职教授里克·卡鲁表示。
卡鲁说:“在中国出生的学者对美国的学术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美中政治紧张局势的加剧使他们成为审查的目标。”
“丰厚的资金和用母语教授下一代中国顶尖学生的机会,使一些更感兴趣于进行研究而非地缘政治的顶尖学者更有兴趣返回中国大学。”
促使人才回流中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资金投入的增加,这源于北京为加强国内创新和发展所做的努力。中国正寻求提升产业价值链,并寄希望于对高科技的投资来帮助实现这一目标。在去年于北京举行的全国科技大会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设定了一个2035年目标,即将中国的科技领域发展成为世界领先的研究中心。
这涉及到对研究的更大重视。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份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国在2023年在研发方面的支出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研发支出的96%,以国内生产总值衡量。相比之下,10年前这一比例仅为72%。
2017年,中国在研究产出方面超过美国,此后产生了越来越多的被引用的出版物,根据施普林格·自然2024年中国影响报告,这表明中国研究正在吸引国际研究界的更多关注。
北京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过去五年研究人员的条件有所改善,激励措施包括更高的薪水、更好的研究资金以及住房补贴和医疗保健等福利。
“良好的科研环境吸引了大量国外学术人才来华任教,人才引进政策也很有帮助,”熊丙奇说。
浙江大学是中国科技创业公司的摇篮,已经获得了一些研究资金,并吸引了来自美国的著名科学家。今年,该校工程专业毕业生梁文峰以其人工智能创业公司深势科技及其具有成本效益、开源和有竞争力的大型语言模型让世界瞩目,这进一步提升了该校的声誉。
值得注意的是,深势科技的许多员工都很年轻,并且完全在中国接受教育。在接受学术交流中心“中国科学院”的采访时,梁文峰表示,他的招聘做法是挑选和培养来自中国顶尖大学的、几乎没有工作经验的年轻毕业生。
除了深势科技,浙江大学的毕业生还站在其他创新科技创业公司的前沿,例如以专注于机器狗和开创电力变电站和危险高压环境的自主检查而闻名的深蓝科技。这两家公司都是“六小龙”的一部分,这些总部位于杭州的科技公司的成功体现了中国的科技愿景。
“据估计,中国每年培养约140万名工程毕业生,为华为和比亚迪等与硅谷竞争的科技公司提供新鲜人才,”凯鲁说。
“中国科技创新受益于工程人才、浙江和深圳的先进制造业生态系统以及政府支持对硬科技产业投资的政策相结合。”
此外,美国对华技术出口的控制,例如2022年推出的对某些先进芯片销售的禁令,本应有助于确保技术领先地位,但根据纽约联邦储备银行2024年的一份报告,这些禁令最终导致美国公司损失了数十亿美元的市值,同时促进了中国国内的创新和自力更生。
但这并非一直如此。中美关系,堪称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拥有数十年的战略性学术合作与竞争。
1979年,两国签署了《中美科技合作协定》。这份协定在经历了漫长的延期和一些修改后,于去年年底得以续签,这标志着双方继续合作的意愿。
今年5月,北京清华大学开设了四所新的书院,旨在培养科学、工程和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其中一所专门为国际学生设计。这些书院是2021年启动的一项全球战略的一部分,旨在提升全球竞争力。
“推动国际化是中国大学提高自身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熊丙奇表示。
吸引美国学生来华是习近平的目标之一。2023年末,习近平表示,中国准备在未来五年内邀请5万名美国青年来华进行交流和学习,以增加两国人民之间的交流,特别是两国青年之间的交流。
目前在华学习的美国学生人数仅为十年前的一个零头。
中国美国商会2024年的一份报告显示,在2023-24学年,只有800名美国学生在中国大学注册。入学人数在2011年达到顶峰,当时约有15000名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人数的急剧下降主要归因于三年的“清零”政策和持续的双边紧张关系。报告称,在疫情爆发前,有11000名美国学生在中国学习。
提高这些数字不仅有利于国际关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的熊丙奇表示,保持全球教育的推进是“建设教育强国的战略步骤”。
“紧张局势将对中国大学在科研和人才培养方面实现国际合作产生严重影响,” 熊丙奇说。
而且,大学排名可能不是衡量成功的最佳方式。
熊丙奇表示,排名系统可能会对大学的运营产生负面影响,导致人们更加注重数量而非质量,以及出现更多学术不端行为。
“通过发表论文的数量和引用次数等指标对大学进行排名是一种简单而量化的方法,但大学的精神品质和传统无法量化,” 熊丙奇说。
“人才发展是竞争力的关键。没有一流的人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科研。”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news/china/science/article/3318178/talent-gambit-how-us-brain-drain-chinas-brain-gain?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