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与其他国家外交部长一道,寻求加大对弗拉基米尔·普京的施压力度。
加拿大外交部长梅拉妮·若利:“在乌克兰问题上,球现在在俄罗斯的球场上” © St-Jean Sebastien/AFP/Getty Images
美国及其七国集团伙伴警告莫斯科,他们可能会扩大制裁并利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来支持乌克兰,与此同时,唐纳德·特朗普正寻求说服弗拉基米尔·普京接受他的停火提议。
在基辅签署了为期30天的休战协议,但莫斯科表示不愿立即采取行动的一周后,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和他的同行们在周五达成了一定程度的团结,敲定了一份关于可能针对俄罗斯采取措施的联合声明。
他们在加拿大举行的七国集团会议后发表的公报指出,如果克里姆林宫没有完全执行停火协议,外交部长们讨论了实施进一步惩罚的可能性。
当被问及美国制裁时,鲁比奥警告说,特朗普“现在不想这样做,因为他希望吸引双方的人参与到一个我们可以谈判和平的进程中。”
他补充说,目前还不清楚俄罗斯是否在拖延时间。
“问题是,我们实际上是在朝着停火方向前进,还是这是一种拖延战术?”国务卿说。“我不会回答这个问题,因为我现在无法向你描述。”
七国集团的声明称,部长们讨论了可能针对莫斯科采取的措施,例如“石油价格上限,以及对乌克兰的额外支持,以及其他手段”,特别是使用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的收入。
在2022年莫斯科全面入侵乌克兰后,七国集团冻结了约3000亿欧元的俄罗斯央行资产——主要是现金和政府债券。
周六,基尔·斯塔默爵士将敦促来自约25个国家的领导人组成“有志者联盟”,随时准备监测乌克兰的任何停火,同时讨论如果普京不同意达成协议,如何加强制裁。唐宁街证实,扣押被冻结的俄罗斯资产“已摆上桌面”。
它承认,扣押这些资产——而不是像目前那样利用它们产生的利息来支持乌克兰——是“一种复杂的情况”,但补充说:“所有选项都在考虑之中。”
长期以来一直反对全面没收欧盟持有的资产的法国和德国,对这一想法越来越感兴趣,并正在与英国和其他国家讨论如何使用这些资产。
“我们不能允许普京总统玩弄特朗普总统的协议,”斯塔默说,他准备与欧洲国家以及澳大利亚、加拿大和新西兰的领导人举行视频通话。
“如果俄罗斯最终回到谈判桌前,那么我们必须准备好监测停火,以确保这是一个严肃而持久的和平。如果他们不这样做,那么我们需要竭尽全力加强对俄罗斯的经济压力,以确保这场战争结束。”
周六上午的视频通话是在两周前伦敦兰开斯特宫举行的“有志者联盟”领导人面对面会议之后进行的。
英国曾希望日本首相石破茂能够参加,但斯塔默的助手周五表示,他不会上线。“我们仍在沟通,”一位英国官员说。
此前曾暗示基辅必须做出领土让步的鲁比奥周五表示,莫斯科也必须这样做。“我从未听特朗普总统说过俄罗斯有权夺取乌克兰的一切,并在那里为所欲为,”他说。
他补充说,特朗普的国家安全团队将在总统特使史蒂夫·维特科夫从莫斯科返回后,于本周末召开会议,以审查俄罗斯的立场。
特朗普在他的Truth Social网络上发帖称,前一天与普京的讨论是“良好且富有成效的”。
直到本周,新政府一直专注于向基辅施压,要求其同意迅速结束战争,但普京对立即停火表示怀疑,这已将注意力转移到莫斯科。
“现在,乌克兰问题掌握在俄罗斯手中,”加拿大外交部长梅兰妮·乔利周五告诉记者,并补充说,七国集团在乌克兰问题上“团结一致”。
一位官员表示,关于乌克兰的公报文本一直是连夜紧张争论的主题。他们说,美国认为强硬的措辞可能会扰乱与俄罗斯的谈判,因此措辞有所淡化,以达成协议。
基辅及其在英国和法国的盟友一直热衷于克服上个月特朗普与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之间灾难性的会晤,方法是将针对俄罗斯的措施重新提上美国的议事日程。
在华盛顿暂停了对基辅的军事援助和情报共享(华盛顿现在表示已经恢复了这两项援助)之后,泽连斯基政府本周同意了特朗普的提议。
相比之下,普京表示他支持停火,但补充说仍存在需要首先讨论的“问题”。
在他不愿支持停火提议之际,俄罗斯军队在库尔斯克地区取得了重大进展,乌克兰去年夏天从俄罗斯手中夺取了1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特朗普在他的Truth Social帖子中声称,俄罗斯军队已经包围了数千名乌克兰军队,并补充说“我已强烈要求普京总统饶恕他们的生命”。
乌克兰总参谋部否认乌克兰军队已被包围,并表示战斗仍在继续。
普京周五表示,库尔斯克的乌克兰军队应该投降,“以执行特朗普的呼吁”,而泽连斯基则认为莫斯科在停火问题上的立场是一种拖延战术。
乌克兰总统表示:“魔鬼藏在细节中,他们会开始向你提供细节,把你拖入对话,拖延某些进程,并推迟战争的结束。”他还表示,他希望特朗普对普京的立场做出“强烈反应”。
泽连斯基还表示,被俄罗斯军队占领的乌克兰领土问题将是“最困难”的解决问题。
停火和领土“是谈判中最困难的时刻”,他说。“第一个困难是因为它需要勇气和政治意愿,第二个困难是因为它需要艰难的对话。”
原文链接:https://www.ft.com/content/873d5289-637e-4819-9fa1-bf4c105ddb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