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关键矿产的命门要害已经公开存在了几十年
将美国和中国在稀土矿产上的冲突视为一场虚张声势的表演并不为过。这场冲突的影响非常真实。中国对该行业的出口管制以及对关键矿产(从半导体和电动汽车到智能手机和战斗机都需要)的围堵,对美国造成了重大打击。但双方对局势表现出的震惊完全是表演。
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上周表示,中国利用对这些矿产的出口管制,是特朗普-习近平峰会前“流氓”贸易行为的结果,北京“不可信”。
也许吧,但中国能够打出这张牌的现实,归根结底在于过去30年来,美国允许中国缓慢但肯定地接管整个行业。
中国从未掩饰其这样做的愿望。1992年,邓小平宣布中国希望将稀土变成中国的“石油”。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全球贸易普遍放松管制,导致投资审查更为宽松,对离岸外包的容忍度更高之际,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在克林顿政府领导下,批准通用汽车公司将麦格昆磁(Magnequench)——一家位于印第安纳州的制造用于电脑硬盘驱动器、消费电子产品和喷气式飞机导航系统的稀土磁铁的公司——出售给与北京关系密切的中国所有者。
这些磁铁具有“双重用途”,意味着它们既可以用于军事也可以用于商业用途,这才是这笔合并交易一开始就受到密切关注的唯一原因。(一位五角大楼顾问表示,该公司的目标是改进中国的巡航导弹技术。)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批准是基于工厂将留在印第安纳州的承诺。
但事实并非如此。几年后,整个印第安纳州的业务都被关闭,生产和设备都被转移到了中国。正如来自印第安纳州北部的民主党众议员彼得·维斯克洛斯基在2004年最后一座工厂关闭时所说:“我们在经济深度衰退之际,将我们的国防技术和我们的工作岗位都交给了中国人。”
乔治·W·布什的白宫对此无动于衷。2005年,一份美中经济与安全审查委员会的报告指出了这笔交易,并指出关闭“让中国更接近垄断稀土矿产市场”。
但美国愿意放弃的不仅仅是在生产上的领先地位——它也未能保护其获得原材料的途径。
直到20世纪末,美国还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产生产国,主要通过1952年开放的加利福尼亚州芒廷帕斯矿。美国更严格的环境标准、较低的生产力以及对产业政策缺乏支持,导致该矿于2002年关闭。芒廷帕斯矿最终于2012年重新开放,但那时美国人没有国内提炼能力,不得不将其原材料运往中国进行加工。
到这个时候,中国已经利用其通常的国有权力控制组合,即低成本生产和开采、廉价贷款和出口限制,将世界上大部分的关键矿产行业置于其统治之下。(同样的策略也被用于围堵全球海运业和许多其他行业。)
中国也开始在地缘经济上利用关键矿产,这与北京今天抱怨的稀土挤压仅仅是美国商务部决定在9月底扩大其黑名单上的中国公司数量的反击相矛盾。
事实上,中国在2010年首次使用稀土出口管制来削减对日本的出口,此前两国之间发生了外交争端。美国、欧盟和日本于2012年在世界贸易组织挑战了中国的稀土出口限制。他们赢了,但那时已经无关紧要了。该行业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中国手中,而西方尚未以严肃的方式重新致力于相关政策。
多年来,美国的中国鹰派、国防人员和劳工倡导者一直在指出隐藏在眼前的中国稀土矿产瓶颈。
早在2020年,在参议院作证时,美中委员会委员迈克尔·韦塞尔指出,一个中国政府资助的研究机构发表声明称:“在中美贸易冲突激化之际,中国不排除利用稀土出口作为应对局势的杠杆。”
这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去年,贝森特嘲笑乔·拜登总统对战略部门的支持是“中央计划”(除了加强半导体和清洁技术外,拜登政府还为Noveon Magnetics提供了资金,该公司是美国唯一的稀土磁铁制造商)。
今年,特朗普白宫正在加倍采取这种做法,投入数亿美元的投资和贷款,以启动美国的关键矿产开采和生产。
这一切中唯一的惊喜是花了这么长时间。我预测虚张声势的表演——以及重建战略部门的竞赛——将继续进行。
原文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583abbd2-ffa8-4232-931f-66f55949b5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