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联合会报告显示,在地缘政治动荡之际,70%的成员企业已将生产多元化,拓展到中国以外的地区。
香港工业界正日益采用“中国+N”策略,作为应对美国不可预测贸易政策的主要防御措施。一份报告显示,约70%的香港工业界成员已经在东南亚运营,或正在向东南亚转移。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周二表示,该策略是对地缘政治动荡进行多年部署后的一种审慎对冲。
庄子雄说:“你不知道(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明天又会发什么疯,可能越南20%的关税明天就变了,所以我们已经做了功课。”
庄子雄澄清说,70%的多元化比例是去年底在工总会员中进行的一项调查得出的。
“中国+N”策略是指将生产和供应链多元化到中国大陆以外的多个地点,旨在减轻集中在一个国家的地缘政治和经济风险。
积极向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集团多元化,是对多年关税不确定性的直接回应。
“基本上,我们的会员中,45%已经进入东盟,已经建立了工厂、运营等,25%正在进行中。 如果把45%和25%加起来,实际上,对于香港工业总会的会员来说,几乎70%已经在做中国+N了。”
这些发现是在一份名为《香港制造:新型工业化战略》的综合工总报告中披露的。
该报告由香港工业总会委托,香港大学香港经济及商业策略研究所进行,报告基于去年第四季度的一项调查,收集了243份来自本地制造企业的有效回复。
调查还辅以今年3月至4月期间进行的四次焦点小组访谈,涉及42名企业代表。 这些代表指出了美中贸易关系和更广泛的地缘政治风险带来的重大挑战。
为了强化这种积极多元化的趋势,报告的调查发现,81.2%的制造商预计未来三年对东南亚的投资将会增长,其中12.3%的制造商预计会高速增长。
香港工业总会主席庄子雄表示,由于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其会员企业已经在东南亚运营或正在迁往东南亚。照片来源:谢梅。
庄子雄认为,这种战略转型涉及对香港在工业流程中角色的根本性重新评估。他强调,工厂的实际位置变得不如香港掌控工业流程高价值环节的能力重要。
庄子雄说:“最重要的价值在于香港能够控制更多的上游研发和下游专业服务……对于总部设在香港的制造商来说,我认为这就是价值所在。”
这种广泛的“走出去”战略正与推动技术升级并行进行。
该报告强调了对创新的坚定承诺,46.4% 的企业预计其研发支出将在 2024 年至少占其收入的 5%。这被视为创造更高价值、更能抵御关税相关价格压力的产品的关键策略。
为了支持这些多元化经营的企业,该报告敦促政府帮助打造“香港品牌”,以支持市场扩张,并利用香港在研发和质量控制方面的工业优势。
该联合会建议,香港贸易发展局可以在东南亚和中东等主要增长区域设立以“香港品牌”为主题的展览和快闪店,以推广本地产品。
该联合会执行副主席陈伟聪表示,他对该行业适应挑战的能力持乐观态度。
陈伟聪说:“我相信我们会一点一点地走出这片阴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