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功胜指出,在美元占据主导地位几十年后,人民币的作用日益增强。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周三在上海发表讲话 © 路透社


中国央行行长表示,他预计在美国主导地位几十年后,将出现一种新的全球货币秩序,人民币将在“多极国际货币体系”中参与竞争。

潘功胜在上海举行的中国旗舰金融论坛上表示,二战后美元“确立了其主导地位”,并“一直保持着这种地位”。他警告说,过度依赖单一货币存在风险。

他说:“未来,全球货币体系可能会继续朝着几种主权货币共存、相互竞争、相互制衡的格局演变,”并指出人民币的作用日益增强。

潘功胜表示,过去二十年国际货币体系的关键发展是欧元的推出以及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的崛起。

他指出,人民币是世界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和第三大支付货币。

此前一天,欧洲央行行长克里斯蒂娜·拉加德表示,“美元的主导地位”已“不再确定”,这为欧元占据“全球突出地位”创造了机会。

潘功胜的评论也表明,随着中国与美国在贸易和唐纳德·特朗普征收更高关税问题上的冲突,中国长期以来推动“多极”货币体系的努力再次变得紧迫。

北京和华盛顿已经达成了脆弱的休战协议,降低了四月份升级后的关税水平,但在新一届美国政府撼动国际贸易的背景下,紧张局势仍然很高。

潘功胜说:“当发生地缘政治冲突、国家安全利益甚至战争时,国际主导货币很容易被工具化和武器化。”

上周,潘功胜和拉加德在北京会面,签署了一份关于央行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其中包括定期对话框架。

潘功胜还指出,正在讨论更多地使用特别提款权(SDRs,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定义和维护的一篮子货币),将其作为一种潜在的替代方案,可以帮助“克服单一主权货币作为主导国际货币的固有问题”。

他的讲话恰逢周三多项与中国推动建立以人民币为中心的货币体系相关的公告,其中包括在上海设立数字人民币国际运营中心。

包括新加坡华侨银行 (OCBC) 和吉尔吉斯斯坦第三大银行埃尔迪克银行 (Eldik Bank) 在内的六家外国机构也表示,他们将加入中国跨境银行间支付系统 (Cips),该系统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 (Swift) 全球支付系统的替代方案。

香港和上海当局周三还签署了一项“行动计划”,以加强金融联系,包括人民币资产的管理和配置。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朱鹤新表示,北京将扩大一项允许国内投资者购买中国境外资产的计划。朱鹤新表示,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 计划的扩大将“满足境内日益增长的境外投资需求”。

原文链接: https://www.ft.com/content/ed04b26c-657d-4653-859d-c5a560c6b3e9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