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表示,经济增长取决于美国关税与北京刺激措施之间的相互作用。


香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将在新的一年里面临更多动荡。

在2024年,中国正处于持续的房地产萧条、地方政府融资危机和疲软的劳动市场中,这些因素削弱了消费者和企业原本脆弱的信心。

该国陷入自1999年以来最长的通货紧缩压力。失衡现象加剧,出口和制造业投资的增长始终超过家庭消费。国内商品供应过剩迫使出口商削减价格,这侵蚀了利润空间,同时加剧了贸易争端。

现在,特朗普重返白宫以及社会紧张局势的加剧将考验北京的决心。

尽管习主席几乎宣称中国在2024年实现了“约5%”的增长目标,但前景并不乐观。日经亚洲调查的分析师预测2025年增长率为4.4%,而世界银行最近预计为4.5%——在北京最近一系列政策宽松措施后上调了0.4个百分点。如果中国最高领导人继续坚持与2024年相同的目标,这些数字将让他们失望。

以下是今年中国经济表现需要关注的五个方面。

特朗普的关税将对中国造成多大伤害?

答案取决于新美国总统实施对超过5000亿美元中国进口商品的新关税计划的时机和范围。

自去年11月当选以来,特朗普誓言如果北京不遏制向美国输入非法药物的流动,他将额外加征10%。早些时候,他曾威胁对中国征收高达60%的额外关税。

专家们对未来的预测各不相同。摩根大通分析师表示,在极端情况下,美国可能在2025年上半年将对中国商品的关税提高到60%,这将使中国全年GDP增速放缓至3.9%,前提是北京的政策反应不足。高盛预计,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增加20%将使中国GDP增长减少0.7个百分点,使其今年降至4.5%。

其他人则不那么悲观,认为中国可以通过贬值其货币部分缓解冲击,而许多中国生产商可以通过第三国重新出口来规避关税。

总部位于伦敦的资本经济公司预测,即使是60%的美国关税也会使中国GDP减少“远低于1%”。该公司表示,目前美国对中国商品的需求仅占中国GDP的不到3%。

如果其他国家也受到美国的全面关税威胁,可能不太可能支持美国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正如特朗普所威胁的那样。

底线:很难判断。

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会恶化吗?

去年,大量低价的中国出口商品——从玩具和咖啡机到太阳能电池板——促使从印度到欧盟的贸易伙伴提议或实施对一些中国商品的关税,以保护他们自己的企业和工人。

十月份,中国江苏省连云港港口的集装箱。过剩的商品供应迫使出口商大幅削减价格,侵蚀了利润空间,同时加剧了贸易争端。(中国日报通过路透社)  
这种动态可能会持续到2025年,部分原因是北京似乎决心让工业替代房地产投资。习近平希望到2035年将中国转变为一个高端制造业强国,并且在12月的年度经济工作会议上,实现“技术创新”被列为今年的重要优先事项,仅次于促进国内需求。  

财务数据凸显了这一转变。截至去年九月,房地产部门的未偿还银行贷款总额为52.9万亿元人民币(7.3万亿美元),比三年前增长了3%,而工业部门的贷款则激增了86%,达到24.23万亿元人民币。  

过剩商品正在侵蚀制造商的盈利能力,并可能导致失业。根据法国银行法兴驻香港的高级经济学家Gary Ng的说法,“僵尸公司”的比例,即那些连续两年无法通过收益偿还利息的公司,在2024年上半年急剧上升至14%,而2023年为8%。

北京似乎意识到了产能过剩的风险。去年12月,中国突然降低了某些商品(如铝)的出口退税,可能是为了通过提高中国商品在全球的价格来缓解贸易紧张局势。最近,两家领先的中国多晶硅生产商承诺减少生产。

尽管如此,许多分析师预计,由于供过于求,价格下行压力仍将持续。

底线:很可能是的。

中国能否避免日本式的通货紧缩陷阱?

在2024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面临着低消费通胀和商品通缩——这是国内需求疲软与供应强劲之间的警示信号。在这种压力下,中国10年期国债的收益率上个月首次跌破2%,这是20多年来的首次,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是否会重蹈1990年以来日本的覆辙的担忧。

尽管北京承诺通过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项目增加财政支出,但政策是否足够大胆以打破低价格与疲弱需求相互强化的循环仍有待观察。

中国消费者在面对日益增加的工作不安全感时,变得更加“价格敏感”,瑞士宝洁财富管理公司的高级亚洲经济学家李智楠表示。官方数据显示,青年失业率仍高于疫情前水平,而工资增长已停滞不前。

通缩预期似乎已经根深蒂固。中国央行在2024年第一季度的调查中发现,只有21%的存款人预计第二季度价格会上涨,这是自2003年调查开始以来的最低比例。在对第三季度预期的第二季度调查中,这一比例仅小幅上升至23.5%,这是目前最新的数据。

企业,尤其是私营企业,考虑到产能过剩和利润率下降,将对进一步借款持谨慎态度。

预计进一步的财政刺激措施将支持地方政府的债务置换和住房库存清理。但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认为,旨在重振经济的“大规模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政策”不太可能出台。他们称通缩是中国的“头号公共敌人”。

底线:低通胀将持续存在。

财富侵蚀是否会引发更大的社会不稳定?

根据咨询公司Gavekal Dragonomics的数据,中国家庭财富的总估计价值在2018年至2021年间每年增长近10%。但这一增长在2022年和2023年减缓至每年仅增长1%,标志着中产阶级习惯的时代的结束。

几乎没有迹象表明信心会迅速改善。分析师们预计,房地产价值占家庭财富的70%,可能再下降20%到25%,至峰值的一半左右,然后到2025年底前趋于稳定。

疲软的经济可能加剧社会紧张,暴力袭击事件上升。根据中国异议观察组织的数据,2024年第三季度,在国内发生了超过900起抗议活动,比一年前增加了27%,主要由工人和业主发起。

2023年,斯坦福大学的斯科特·罗泽尔和哈佛大学的马丁·怀特两位学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与十年前相比,越来越少的中国人相信努力工作会带来回报。调查的中国家庭中,只有39%表示在过去五年中经济状况有所改善,低于2014年的76%以上。

即使这不一定会导致更多的社会不稳定,但潜在的不满情绪可能会导致被动抵抗,例如拒绝努力工作、移民或将资产转移到国外。

底线是:风险更高,但并不确定。

行人走在北京前门附近的过道人行道上。该国的消费者信心持续下滑。© 路透社
中国的刺激政策将呈现怎样的面貌?

自九月份以来,中国的刺激努力主要集中在通过逐步降低关键利率和抵押贷款成本来放宽货币政策。政府承诺今年将保持“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暗示了更多的降息。

为了对抗关税,北京可能会让其货币在未来三到六个月内贬值至约7.5兑美元,法国外贸银行的分析师估计。但中国几乎没有动力让货币过快贬值,以免引发资本外流。

在财政方面,投资者普遍预计政策制定者今年将发行高达3万亿元的特别国债,同时打破常规将财政赤字比率从GDP的3%提高到4%。预计大部分新资金将用于对银行进行再资本化,其余资金将用于刺激消费和社会福利项目,以及对高科技领域的投资。

中国领导人一直抵制向家庭发放现金补助,但有迹象表明他们的心态可能正在转变。根据彭博社的报道,近年来中国各地的政府工作人员获得了约500元的加薪。

有些人认为官员们正在保存实力,直到特朗普最终敲定他的关税计划,未来可能会采取更多措施。

“即将到来的贸易战 2.0 可能在决定北京需要采取多少国内刺激措施以抵消外部冲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麦格理集团首席中国经济学家Larry Hu表示,他预计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4.7%。

底线是:北京可能只会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实现其增长目标。

原文链接:https://asia.nikkei.com/Economy/What-s-in-store-for-China-s-economy-in-2025-5-things-to-watch2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