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北京在十年前面临通缩螺旋时,他不仅打击了中国的过剩产能问题,还推动了近9000亿美元的住房投资热潮。
今天的情况类似,但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只采取了一半的解决方案。尽管北京最近遏制过剩产能的举措正在帮助抑制钢铁和太阳能行业的过剩,但“反内卷”运动缺乏刺激经济的火花,可能会伤害经济而不是让通胀回升。
“简单地重演2015年的剧本将会很难,”Gavekal Dragonomics的中国研究副主任克里斯托弗·贝多尔说道。“根本性问题在于宏观经济的广泛力量,比如疲软的家庭需求,这可能不会通过政府在部分行业中限制竞争的一系列杂乱无章的干预措施得到解决。”
但在中国最新一轮通缩困局已超过两年后,大规模刺激措施仍未被提上议程。总债务已飙升至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00%——而十年前仅为略高于200%——且主要政策利率为1.4%,中国央行降息空间有限。本轮价格下降的范围也更为广泛,使当前任务更加艰难。
即便如此,政府终于开始认真对待扰乱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产能过剩问题。
上个月煤炭产量较去年同期下降,因为政府检查人员针对产量过高的采矿点进行了检查。据彭博新闻此前报道,一座主要的锂矿已停产三个月。电动车公司和一些科技巨头的高管们被监管部门召集并被警告关于过度竞争的问题。
这使中国的工业引擎放缓并影响了增长。然而,缺乏的是一种十年前奏效的方案,当时中国高层领导人不仅限制产量以防止价格下降过多,还向家庭注入了巨额刺激,释放了约6.3万亿元(8770亿美元)的房地产投资——相当于2015年中国经济的近十分之一。
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刺激措施,经济学家表示,决策者将需要推出更大的结构性改革。分析人士关注的一个潜在解决方案平台是定于十月份召开的中共每五年一次的官员会议,即四中全会,届时领导人将制定未来五年的发展计划。
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表示,政府可以采取的选项包括改革地方官员的激励机制,使其追求更高的消费而不是投资和生产,以及进行改革,将更多收入转移到家庭手中。
解决这个问题对中国的国内增长和地缘政治关系至关重要,因为目前超过50%的美国关税限制了进入全球最大消费市场的机会。
习近平上一次处理产能过剩问题表明,仅仅通过限制生产来解决问题是有限的。2015年,当经济还在与一批积压的未售出房屋和严重的工厂门口通货紧缩作斗争时,当局加大了在2000年代由前总理李克强在中国东北首次试验的力度。
彭博经济学评论:
“减少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可能会缓解价格战,但对增长和就业的影响担忧可能会让政策制定者有所顾虑。一条更可行的发展路径是通过更多的收入和就业支持来提振需求。”
——朱承志
在“棚户区改造计划”下,中国人民银行向地方政府和开发商提供了超过3万亿元的低息贷款,帮助拆除旧房屋并向家庭提供现金补偿。居民家庭则承担债务购买新公寓。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18年的一项研究,这种刺激措施占煤炭和钢铁价格上涨的60%,比强制削减产能起到了更重要的作用。
快进到现在,习近平的经济助手们有几个可以拉动需求的杠杆,尽管面临种种限制。
其中最重要的是支持目前仍处于困境的房地产市场,这是自2021年危机爆发以来的一大难题。据彭博社早前报道,政府鼓励地方政府购买未售出的房屋以支持房地产市场的努力大体上未能奏效,这促使官员们考虑动用北京中央政府旗下的国有企业来完成这一任务。
官员们可能还会在刺激消费方面采取更少的约束措施。据绝对策略研究公司新兴市场经济学家亚当·沃尔夫(Adam Wolfe)表示,政府有更多办法向家庭部门转移收入,而不会阻碍就业,这也是共产党的一大核心关注点。
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农村养老金、减少员工医疗保险缴费,或者对低于某一收入门槛的人实施负所得税来实现这一目标。他还表示,针对有幼儿家庭的补贴可能会更加慷慨。
截至目前,宏观反应远远低于2016年将中国拉出上一轮通货紧缩的货币和财政刺激力度,沃尔夫表示。
随着西藏大规模水坝建设的启动,对于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来提振需求的猜测也甚嚣尘上。但此类大型项目需要数年时间来规划和实施。而多年的城市化已经让中国的桥梁和道路趋于饱和。
除了供应充足与国内需求低迷的不平衡外,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是地方政府在追求以投资和生产为驱动力的增长时的过度竞争,尤其是在受到高层领导青睐的行业。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近的一项研究,以现金、税收优惠、低息贷款和土地形式提供给产业的补贴每年总计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但为了维持就业和税收收入,官员们优先考虑让无利可图的公司,甚至“僵尸企业”继续存活。
摩根士丹利的邢自强在接受彭博电视采访时表示,中国需要“将税制转向一种奖励效率和收入的方向,并将地方政府的激励机制从奖励产出转变为关注居民福祉。”
他说:“如果他们利用第四次全会的五年规划来解决这些问题,我认为这些因素最终会到位,并导致通胀回升。”
原文链接: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8-21/xi-overcapacity-fight-leaves-economy-vulnerable-without-stimulus?srnd=homepage-as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