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对中国的一带一路计划至关重要,但在伊朗-以色列战争的背景下,一个问题再次浮出水面:中国的资产在那里有多安全?

眼看着导弹轰炸威胁着关键航运线路,并炸毁了中东地区的一些贸易协议,而伊朗正处于这场风暴的中心,中国的出口商们感受到了压力。

在四月份的中国广交会上与一位伊朗买家达成协议后,轻工业品(阀门、玩具、铝制容器等)贸易商米娅·于收集了必要的材料,准备开始生产并完成订单。

但生产从未开始。这位签约的客户一言不发地消失了,因为他的国家与美国和以色列交战,于女士的商业计划面临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动荡地区最新暴力危机的经济牺牲品的风险。

“我们根本无法判断是否还能交货,”她在周一表示。

与此同时,来自温州的对外贸易企业家蔡詹,同时也是抖音(中国版TikTok)上拥有超过120万粉丝的社交媒体红人,在最近的一段视频中表示,在客户警告她不要去伊朗,理由是当地安全形势“严峻”后,她取消了原定于八月前往伊朗参加一个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的计划。

“持续的冲突严重扰乱了商业,”她说。由于客户削减订单,运输成本上升,前景充满不确定性,她说她网络中的许多出口商都在勒紧裤腰带。

在全球变动的脉搏中,很少有人比那些实时应对冲击波的中国出口商更能敏锐地感受到不稳定的震动。

在中东,安全冲击和供应中断蔓延到伊朗和以色列的边境,许多中国商人正站在或靠近前线,准备迎接地缘政治的影响。他们正以新的紧迫性提出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

中国在中东的资产有多安全?

中东仍然是中国“一带一路”雄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但现在,一切都与风险管理有关。
——莫汉·马利克,近东南亚战略研究中心

中东占中国石油进口近一半,位于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十字路口,使其成为中国陆路和海上贸易路线的重要运输走廊。

中国在该地区建立了深厚的经济联系,通过其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倡议投资于基础设施、能源、电信、港口和物流等领域。

美国近东南亚战略研究中心研究员、阿联酋教授莫汉·马利克表示,中国利用“经济外交,同时小心翼翼地驾驭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冲突、联盟和竞争关系”。

“中东仍然是中国“一带一路”雄心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他说。“但现在,一切都与在日益两极分化的战略环境中不断升级的冲突中进行风险管理有关。”

对于受到美国全面制裁的伊朗来说,近年来与中国的贸易一直在下降,但它仍然是中国重要的石油来源。这为德黑兰提供了经济命脉,但也让北京面临美国可能收紧制裁的风险。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和伊朗之间的贸易总额为133.7亿美元,其中中国向伊朗出口了价值89.3亿美元的商品,进口了44.4亿美元。

美国众议院金融服务委员会报告称,中国购买了伊朗石油出口的80%以上。其他公司,如商品情报公司Kpler,估计中国占伊朗石油出口的90%。但这些从未得到中国当局的证实。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进口国,超过70%的供应来自国外,并在2017年超过美国获得这一头衔。其中大约一半的石油来自中东。

鉴于此,分析人士表示,霍尔木兹海峡已成为一个爆发点。

伊朗本周威胁称,在美国导弹袭击后将关闭该海峡。该海峡从未完全关闭,但马利克表示,潜在的封锁“不仅将对中国的能源安全造成重大打击,还将导致全球石油、保险和运输成本飙升”。

总部位于北京的独立智库安邦的研究员周超表示:“中伊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务实的安排,受趋同的地区利益和经济考虑的驱动,而不是真正的战略伙伴关系”,没有意识形态上的统一或联盟。

中国商务部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在伊朗的直接投资额达到3.22亿美元,截至当年年底,累计投资额超过39亿美元。

周超表示:“诚然,伊朗长期存在的不稳定因素对中国通往欧洲的跨大陆物流网络计划构成相当大的风险,伊朗将成为该计划的关键枢纽,但这些网络仍处于规划阶段,并非不可替代——通过中亚共和国等替代路线仍然可用。”

周超表示,伊朗的神权政治性质,以及该国与以色列和美国的战略冲突,意味着敌对情绪难以调和,并补充说,进一步的制裁和压力可能会到来,经济压力可能会削弱伊朗进一步资助中国在当地基础设施项目能力。

他还表示,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最近的言论表明,如果中国购买更多的美国石油,华盛顿可能会放松对中伊能源贸易的限制,从而可能减少对在伊朗运营的中国企业的国际约束。

尽管伊朗与以色列和美国之间的冲突威胁到中国的投资、重点项目、贸易流量和石油进口,但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寻求与其他地区国家(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进行对冲。

多元化,得益于与阿联酋之间新的人民币清算安排以及在杜昆、杰贝阿里和苏伊士的基础设施合作,帮助北京使其雄心勃勃的“一带一路”足迹免受伊朗等冲突频发地区动荡的影响,分析人士认为。

一些中国投资者认为,这场危机是该地区新的出口机会的潜在催化剂。

开罗虽然离热点地区不远,但对于来自浙江的商人谢俊平来说,却感到非常平静。他本月在开罗开设了一个海外仓库,向中东和非洲市场运送更多的中国产品。

“中国产品在这里卖得很好,尤其是中国品牌的汽车,”他上周抵达后于周一表示,并指出道路上也到处都是中国汽车,当地人对中国商人也很友好。

“开罗正在建设一个新的行政首都,大部分建设工作由中国公司承担,”谢说。

“我们大多数在这里的中国投资者并不太担心我们在该地的投资安全。事实上,我认为,冲突之后,中东地区将对基础设施和基本消费品——从路灯到沙发面料——产生强劲的需求,这都将是投资机会。”

他说,他知道浙江有十几家纺织公司也在开罗进行了类似的投资,“而且他们的销售额相当不错”。

他说,这表明中国企业仍然可以在对华友好的海湾国家享有相对安全,这些国家的政治摩擦较低,但尽管如此,由于“地区不稳定、美中脱钩压力以及伊朗-以色列和美国动态的不可预测性”,风险溢价可能会增加。

中东是一个非常大的地方。
钱晶,晶科能源。
晶科能源全球副总裁钱晶表示,伊朗和以色列之间的冲突并未阻止该公司在沙特阿拉伯建立工厂的计划。预计该工厂仍将于明年初投入运营。晶科能源是中国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之一。

“中东是一个非常大的地方,”钱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期间告诉《南华早报》,表明中国在沙特阿拉伯的投资距离冲突地区足够远。

在阿联酋有正在进行项目的资深投资者蒋春元表示,尽管航运和贸易在短期内受到干扰,但这场危机不会阻止中国品牌在中东市场“走向全球”。

蒋补充说,通过香港推进的跨境支付和国际供应链结算的持续试验,也可能在中东释放更多的机会。蒋同时也是香港国际金融学会的执行副总裁。

咨询公司奥纬咨询合伙人兼亚太区首席宏观策略师本·辛普芬道夫(Ben Simpfendorfer)表示,中国企业具有很高的风险承受能力,并且熟悉在动荡的市场中运营。

“企业可能会暂停,但不会推迟投资。特别是中东、沙特阿拉伯和阿联酋是真正不容忽视的奖品,”他告诉《南华早报》,并补充说,该地区对中国提供的创新产品——包括充电电池、电动汽车和太阳能电池板——有需求。

原文链接: https://www.scmp.com/economy/global-economy/article/3316085/boom-goes-deal-war-threatens-chinas-iran-investments-middle-east-still-beckons?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