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的行为使两国关系恶化后,北京没有表现出任何想要让步的迹象。

2017年4月,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海湖庄园首次会见唐纳德·特朗普时,这次峰会被视为在特朗普首次总统竞选期间发出关税威胁后,建立个人关系的 Gold 关键时刻。

在特朗普佛罗里达州庄园举行的会晤反映了北京迅速与一位难以预测的美国新总统接触的意愿,并有助于强调领导人级别的外交曾经被视为稳定关系的关键。

快进到特朗普的第二个任期,即使他曾表示愿意在重返白宫后的头100天内与习近平会面,但似乎没有任何会面的可能性。

相反,中国对特朗普变得更加强硬,以一系列对等措施回应他的关税,并表明无意退缩。

它的言辞也变得更加激烈,一再抨击美国的“霸凌”,同时寻求争取国际社会对其立场的支持,既包括其邻国,也包括通过与日本和韩国等美国的长期盟友接触。

尽管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北京可能正在等待时机,以弄清特朗普的战略意图,但这种做法也可能表明这次的态度正在变得强硬——可能是由于他在第一个任期内的经历所致。

有人说,由于特朗普的反复无常,以及他对2018年贸易战中与中国合作以寻求进一步让步的努力的回应方式,中国领导人现在不太愿意做出让步。

但缺乏沟通也增加了双方误判对方意图的风险,而且由于双方都不想显得软弱或退让,一些分析人士认为,由于简单的误判,局势升级的风险更大。

香港岭南大学国际关系教授张泊汇表示,北京现在认为特朗普是不可预测的,“因此与他的任何谅解都可能在以后被推翻”。

他说,北京“在他入主白宫的第一年就积极与他接触”,习近平访问了美国,然后在当年晚些时候欢迎特朗普访问北京。

“这些会晤,以及中国对美国在联合国与朝鲜有关的倡议的支持,使中国相信它与特朗普建立了合作关系。然而,2018年的第一次对华关税战让中国人感到措手不及,”张泊汇说。

2018年,特朗普开始对价值超过3000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关税,并敦促北京达成贸易协议。

由此产生的于2020年签署的第一阶段协议,承诺中国在两年内额外购买2000亿美元的美国商品和服务——尽管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这并没有实现。

疫情进一步恶化了双方关系,特朗普指责中国是疫情的罪魁祸首。与此同时,他的官员越来越多地以香港和新疆的人权问题为目标,对北京实施制裁,促使北京对包括现任国务卿马可·卢比奥在内的美国政客和官员采取报复措施,卢比奥是一位著名的对华鹰派。

张泊汇说:“许多人认为,他的政府实际上引发了美中关系的彻底改变,并将其推向了一场新的冷战。”

他补充说,任命对华鹰派担任关键职位“让许多中国人认为他将奉行强硬政策”,这“阻止”了北京与他接触。

清华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中心美国-欧盟项目负责人孙成昊表示,中国现在对特朗普不抱任何幻想,并且一直在为最坏的情况做准备。

孙成昊说:“特朗普的不可预测性现在是一个相对更可预测的因素。与他的第一个任期相比,中国更加冷静,尤其是在贸易和关税方面……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会让我们感到惊讶或措手不及。”

他补充说,北京已经从被动应对特朗普的关税转向这次的反击,利用多年的准备来扩大其政策工具包并提高其经济韧性。

本月,中国已经对特朗普的每一项关税宣布都采取了自己的措施。

目前,北京对美国商品的征税已在前有关税的基础上提高了125%。

它还扩大了非关税工具的使用,包括对半导体和电池至关重要的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进一步制裁针对美国公司的制裁,以及对美国电影进口的新限制。

与此同时,特朗普今年迄今已对中国进口商品征收总计145%的关税,使实际关税率达到约156%。

根据白宫4月15日发布的一份情况说明书,如果包括在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开始前征收的关税,中国现在面临高达245%的关税。

中国官员和媒体也采取了更加强硬和自信的姿态,称经济可以经受住风暴,而当局已承诺采取进一步措施来提振国内需求——这是一项长期政策目标。

除了越来越依赖国内经济之外,习近平还继续倡导他所设想的全球化、多极世界——与美国的保护主义形成对比——并笼络地区伙伴,包括在他最近的东南亚之行期间。

尽管特朗普对中国征收了高额关税,但他强调他愿意直接与习近平谈判,他经常对习近平表示钦佩。

两人在特朗普返回白宫之前通过电话交谈,但此后双方的接触有限。

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卢比奥也通过电话交谈,但王毅在2月份访问纽约参加联合国会议或在同月举行的慕尼黑安全会议时,两人并没有会面。

尽管卢比奥仍在受到中国的制裁,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这并不是不可逾越的障碍,并表示缺乏接触是出于选择。

在经济领域,被任命领导贸易谈判的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在特朗普宣布他的第一批新关税之前,仅与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进行了介绍性通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全球战略研究所国际政治研究室主任赵海表示,由于工作层面的沟通极少,近期不太可能举行领导人会晤。

他补充说,由于北京不清楚谁能代表特朗普或代表美国的立场,两国没有明确的渠道开始贸易谈判。

特朗普本周声称与中国的贸易谈判已经在进行中,但北京否认了这一点。

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本月早些时候告诉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他没有与中国接触,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没有,而是由总统来处理这些接触。

习近平在2017年初访问了唐纳德·特朗普的海湖庄园。图片来源:TNS


赵说:“我们不知道贝森特、格里尔或卢特尼克是否在主导美方的对话。他们是否得到(特朗普的)授权?他们能否与中国开始谈判?”

布鲁金斯学会约翰·L·桑顿中国中心主任瑞恩·哈斯表示,在特朗普的第一任期内,高级官员们为担任与中国谈判的首席代表的角色而“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但现在“没有人游说争取这个角色”。

他补充说:“特朗普没有要求任何人承担这个角色。特朗普想亲自担任他的首席谈判代表。”

哈斯最近率领代表团访问中国,会见了学者和官员。他说,缺乏适当的沟通使得两国关系充斥着“敌意和不满”。

他说:“特朗普和习近平都是骄傲的领导人。谁都不想被认为屈服于对方的压力。可能需要一个外部事件或行动者来促成两位领导人会面。很难想象两位领导人会主动走到一起会面。”

但一些分析人士表示,现在是幕后渠道发挥作用的时候,卢特尼克最近表示,已经通过“中间人”进行了初步讨论。

2017年习近平访问海湖庄园的迅速安排,部分归功于贾里德·库什纳等中间人的作用,库什纳是特朗普的女婿,他利用秘密渠道与前大使崔天凯对话。


亚洲协会政策研究院中国分析中心研究中国政治的研究员尼尔·托马斯表示,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非正式渠道也是达成贸易协议的“重要因素”。


他补充说:“如果北京和华盛顿想达成另一项协议,那么两国政府都应该鼓励这种非正式的沟通渠道。”


美中关系乔治·H·W·布什基金会总裁范言谋表示,特朗普的第二任期可能以“代理外交”为特征,即政治盟友非正式地传递信息。


范言谋在本月早些时候的哈佛大学中国论坛的间隙告诉《华盛顿邮报》:“这当然是任何总统工具箱中的工具——到目前为止,是他的工具箱。”


蒙大拿州共和党参议员、与特朗普关系密切的史蒂夫·戴恩斯上个月在北京会见了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成为特朗普重返政坛后首位访华的美国政治家。


赵说,中国会“欢迎”这样的非正式渠道,但警告说建立这些渠道比以前更难。特朗普圈子里的保守派一直在避免与中国官员和学者接触,他们认为这“对其政治前途有害”。“如果特朗普真的想与中国达成协议……他需要积极开辟这些渠道,无论是官方的还是非官方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scmp.com/news/china/diplomacy/article/3307901/why-china-taking-much-tougher-stance-towards-donald-trump-time-round?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