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美国庞大的双边贸易逆差是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在一份概述可能进展途径的报告中表示,中国在与美国就关税达成协议方面可能比其他亚洲经济体面临更大的困难。

由华尔街投资银行首席亚洲经济学家切坦·阿亚领导的分析师团队表示,尽管面临许多挑战,但旨在弥补美国巨额双边贸易逆差的举措可能会产生积极成果。

他们在周三发布的报告中警告称:“美国和中国之间的问题繁多,这意味着达成协议可能具有挑战性,并且相对于其他亚洲经济体来说,挑战性肯定更大。”

分析师表示,中国可能在大约六周内考虑多种应对措施,包括重新谈判唐纳德·特朗普担任美国总统期间达成的贸易协议、规范电子商务出口的措施、出售TikTok社交媒体平台的潜在可能,以及建立联合芬太尼工作组。

自2018年以来,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一直处于贸易战中,2020年初达成了第一阶段贸易协议。然而,报告指出,中国在该协议中仅履行了约59%的采购承诺。美国正在审查第一阶段协议的履行情况,预计将在4月1日前提交报告。

分析师表示,中国在增加从美国进口方面面临挑战,因为有限的产品类别可供立即出口,而美国可以扩大出口的领域(包括能源)在未来两到三年内面临供应限制。

增加对美国汽车等制造商品的进口也将面临困难,因为中国制造商在国内市场占有显著份额并且有过剩产能。

他们表示:“政策制定者可能还会担心,如果国内生产被美国进口替代,对国内生产和就业的影响。”

“企业可能只倾向于增加对高科技制造商品的采购,而这些商品可能面临诸如美国出口管制等潜在障碍。”

特朗普本周早些时候表示,美国和中国达成新的贸易协议是“可能的”,并预计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访问美国,但没有给出他访问的时间表。

本月初,特朗普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称这是对中国出口用于生产芬太尼的化学品的回应,芬太尼是一种每年夺去数千名美国休闲药物用户生命的合成阿片类药物。他还表示将对所有进口钢铁、铝、汽车、药品和计算机芯片征收25%的关税。

上周,他宣布对所有进口商品计划征收互惠关税,可能于4月2日生效,理由是其他国家对美国商品征收的关税。摩根士丹利分析师表示,来自亚洲的进口关税可能会上升,因为在4月2日征收关税的最后期限之前,协议可能无法成功谈判。

周四,中国商务部要求美国避免使用互惠关税来施压贸易伙伴,称此类措施将扰乱全球供应链并破坏多边贸易体系。

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表示:“美国不应随意挥动‘关税大棒’,并将关税作为强制工具。”

摩根士丹利表示,亚洲特别容易受到互惠关税的影响,因为与美国贸易顺差最大的十个经济体中有七个位于该地区。

越南与美国的贸易顺差排名第四,预计在中国之后将受到最大的影响。报告指出,出口到美国的商品中,许多是自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以来为了规避美国关税而迁移的中国制造商生产的,占越南经济的26%。

分析师表示,印度在达成关税协议方面也面临挑战,因为其对食品和纺织品等产品征收高额关税。

他们表示,由于日本在美国的投资较强,因此其受到关税的影响较小,而日本和韩国可能通过增加石油和天然气的采购来应对关税威胁。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299577/china-facing-more-challenges-rest-asia-reaching-trump-tariff-deal-analysts-say?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