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少年失业率的改革引发对数据透明度的担忧之后,人们呼吁提供全面的指标以传达经济现实。
中国应该努力改善其失业统计数据,因为这些数据对于更好地反映国家的经济现实至关重要,并将大大有助于更好地实施领导层在2025年的就业优先战略,一位学者呼吁。
来自私营企业的长平经济论坛联合创始人朱长征的建议是在中国城市失业指标持续争议的背景下提出的,特别是年轻劳动力的失业率。
“当前的城市失业调查率不足以完成这一任务,需要进行必要的改革和扩展,”朱在最近发表在《财经杂志》2025年展望期刊上的一篇文章中写道。
“在未来,就业和失业率在评估政府工作有效性方面将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样重要,甚至更为重要。”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已就业人员是指年龄在16岁及以上,且在一周内至少工作一小时以获得工资或商业收入的人。失业人员是指失业但愿意并能够工作的人。
虽然“一小时”标准与国际劳工组织的定义一致,但朱认为这未能反映关键因素,例如工人的收入水平、是否能够覆盖生活成本,或与当地最低工资的比较。
将所有[灵活就业者]都算作已就业人员显然缺乏可信度
朱长征
此外,当前的就业指标在捕捉中国快速增长的灵活就业人口(2021年达到2亿)以及“慢就业”等新兴趋势方面也显得不足——即毕业生推迟进入职场数月甚至数年。“这些类别往往掩盖了诸如就业不足和持续高企的隐性失业等问题,”他指出。“在过去几年中,像新冠疫情这样的冲击进一步加剧了灵活工作者的收入压力。将他们全部算作已就业人员显然缺乏可信度。”
新城市就业创造和调查失业率是北京用来衡量中国就业市场状况的两个主要指标。
根据最新政府数据,中国整体城市失业率在11月为5%,而16-24岁年龄组(不包括学生)的失业率为16.1%,较10月的17.1%有所改善。自2020年以来,16-24岁年龄组的失业率逐渐上升,2023年6月达到21.3%的历史高点,随后每月数据发布因重新评估而暂停。2024年1月恢复发布,调整后不包括学生。
暂停引发了人们对中国数据透明度的担忧,投资者密切关注这些数据以评估经济状况、投资环境和劳动市场。
朱强调需要进行“隐性失业调查”,引用了香港的做法,指出每周工作少于35小时且非自愿的个体被归类为隐性失业。
他还提到了美国的失业统计数据,这些数据以多种方式报告。例如,U-6失业率通过包括失去信心的工人、因经济原因兼职工作的人以及与劳动力市场边缘联系的人,提供了更广泛的视角。
他建议,中国还应考虑纳入发达经济体常用的额外数据,如平均时薪、长期失业率以及裁员和解雇的指标,以补充标准的失业数字。
国家统计局预计将在1月17日发布2024年的失业数据。今年的就业目标预计将在3月份的议会会议上公布。
原文链接: https://www.scmp.com/economy/economic-indicators/article/3293766/chinas-controversial-jobless-rate-needs-be-reformed-scholar-urges?module=perpetual_scroll_0&pgtype=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