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们表示,中国企业应将生产完全转移,以确保供应链免受关税和贸易限制的影响,同时扩大规模。
中国企业应将其整个制造生态系统(而不仅仅是在其他国家完成商品的组装)迁移出去,以巩固其海外扩张,业内人士在天津举行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
奥纬咨询公司合伙人兼亚太区首席宏观策略师 Ben Simpfendorfer 表示,随着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二个任期内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中国企业将通过在新市场建立工厂来加强其供应链的弹性,无论是用于出口还是本地销售。
“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关税普遍更高的世界。贸易紧张局势将恶化——不仅是中美之间,而且可能发生在其他国家之间,”Simpfendorfer 周二在世界经济论坛活动(又称“夏季达沃斯”)期间表示。 “为了完全避免关税……我们实际上可能会看到中国生态系统的更大部分转移到国外。”
在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中国制造商就开始将其供应链转移到海外。为了缓解其关税上涨带来的影响,他们开始在东南亚建立工厂,并逐渐将其足迹扩展到墨西哥和摩洛哥等国家。
但华盛顿不希望这些国家成为中国产品可靠的绕道路线。根据特朗普最初于 4 月 2 日公布的“解放日”关税方案,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的一些国家本应受到比中国更高的关税。
在为安抚全球市场,美国暂停这些较高税率 90 天后,这些国家避免了这种命运,而是对几乎所有贸易伙伴普遍提高了 10% 的“基准”税率。
因此,Simpfendorfer 表示,中国企业有动力在东盟等地区投资更多增值生产。
相比于其他新兴目的地,只要美国对东南亚地区的关税不过高,东南亚联盟对于中国企业来说仍然是一个上佳选择,他说道。
“很难找到可以替代东盟的规模和与中国的联系。东盟的规模是墨西哥的两倍,是摩洛哥或土耳其的六倍,”辛普芬道夫说道。
电子巨头TCL的创始人兼董事长李东生表示,该公司在过去十年中重塑了其全球化计划。作为最早一批建立海外工厂的中国制造商之一,TCL现在寻求深化与当地市场的联系以实现长期增长,而不仅仅是为了规避关税。
“我们的全球化战略涉及在多个海外市场培养独立的TCL实体,”李东生在周二的座谈会上说。
“他们的增长有助于发展当地的供应链,并为区域经济做出贡献,包括创造就业机会和税收。只有这种全球化——即中国公司成为真正的当地参与者——才能赢得更广泛的国际认可。”
李东生表示,尽管近几个月来,由于情况不断变化,企业制定计划“极其困难”,但他仍然认为全球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
晶科能源全球副总裁钱晶表示,与当地合作伙伴建立具有韧性的生态系统对于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可持续运营至关重要。作为中国最大的太阳能板制造商之一,该公司在美国、越南和马来西亚设有工厂,并计划在沙特阿拉伯开设第四家工厂。
“没有一家公司拥有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资源、所有的才能……这就是我们需要合作伙伴的原因,尤其是当地合作伙伴……这样我们才能协同增效,”钱晶在座谈会上说。
富士康工业互联网轮值CEO刘宗长补充说,中国制造业巨头还将吸引其国内供应商——其中许多是中小型企业——加入他们在国外建设可靠的本地供应链。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315806/chinas-firms-must-integrate-succeed-abroad-executives-say-summer-davos?module=perpetual_scroll_0&pgtype=artic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