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大力押注生育补贴,以避免人口危机。但现金支付真的有效吗?
当来自中国中部天门市的唐糖在12月生下她的第二个孩子时,这给她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以及厚厚的一叠现金。
离开医院几个月后,当地政府支付给唐糖6500元人民币(897美元)的奖励,因为她生育了两个孩子,这是去年推出的一项新的生育补贴计划的一部分。她还将每月收到800元人民币的津贴,直到她的新生儿满三岁。
对于像天门这样的家庭来说,那里的收入水平远低于上海等特大城市,新的生育补贴代表着真正的意外之财。
“你的宝宝生来就自带口粮,”一位用户在唐糖分享她在抖音(中国版的TikTok)上的经历的帖子下评论道。
中国正在押注这种经济激励措施能够说服家庭生育更多的孩子,因为它正努力阻止一场迫在眉睫的人口危机。
这个国家的人口已经连续三年萎缩,主要是由于该国出生率的骤降。如果目前的趋势继续下去,根据联合国的预测,到本世纪末,人口可能会从超过14亿下降到不足8亿。
这种下降有可能使该国的经济面临压力,因为劳动年龄人口变得越来越少,并且由于退休人数的急剧增加,政府的医疗、养老金和社会保障成本飙升。
因此,对于中国政府来说,提高生育率已成为首要任务,而生育补贴已迅速成为官员们用来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工具之一。
包括天门在内的一系列地方政府在过去几年中推出了自己的补贴政策。现在,随着中央政府转向更广泛的育儿财政激励措施,这些政策将变得普遍。
本月早些时候,李强总理在向中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了引入国家托育补贴的建议。此后,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证实,正在起草该政策的详细计划,并对其他潜在的生育支持措施进行进一步研究。
然而,即使在补贴的规模和范围公布之前,关于该政策有效性的辩论在中国甚嚣尘上。财政激励真的能影响生育率吗?如果能,它们必须达到多大的规模才能产生真正的改变?
有一些希望的理由。虽然研究结果不一,但大多数研究——包括国内和国际研究——表明,直接的财政支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育率。
唐的家乡天门就提供了一个早期的例子,将这个位于湖北省的小城市推向了全国的舞台。
今年1月,当地官员宣布,天门市在2024年出生人数增加了17%,这是该市为生育二孩或三孩的家庭提供补贴以来的第一年。
这一增幅远大于去年全国新生儿数量5.5%的温和增长,这引发了人们的希望,即中国各地的城市可能能够通过复制天门的政策来实现类似的结果。
如果人口开始迅速下降,企业将犹豫投资。如果企业停止投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
——人口学家黄文政
与此同时,人口学家黄文政的一项研究表明,该市的政策确实可以在其他地方复制。黄发现,天门市对生育补贴的投资——占该市经济总产出的0.87%——使当地生育率提高了0.1个百分点。
黄文政表示,这一结果与全球趋势相符,平均而言,每将国内生产总值的1%投入到生育激励措施中,通常会导致生育率平均提高0.1个百分点。黄文政是北京一家专注于人口和公共政策分析的民营智库——育娲人口研究机构的负责人。
然而,黄文政警告说,即使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天门式的补贴,仍然不足以真正改变中国的人口轨迹。
中信建投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宋雪涛估计,如果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复制天门的生育补贴,将耗资约1500亿元人民币(合207亿美元)。
但黄文政表示,政府实际上需要投资30至50倍的金额,才能将中国的生育率从目前估计的1.0提高到2.1的更替水平。
生育率是每个妇女生育的平均婴儿数量。每名妇女2.1个孩子的生育率是一个国家人口保持不变所需的最低水平。
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生育率急剧下降,其驱动因素包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价值观的改变、缺乏负担得起的托儿选择以及政府严格的独生子女政策。
尽管北京在2016年逐步取消了独生子女政策,并已开始积极鼓励家庭生育三个孩子,但中国的生育率仍在下降。
在上海,中国最富裕的城市之一,2023年的生育率降至0.6。
那一年也是中国人口六十年来首次开始萎缩的一年——这一趋势对该国的长期经济前景产生了令人担忧的影响。

“如果人口开始迅速下降,企业就会犹豫是否投资。如果企业推迟投资,就业机会就会减少,从而使劳动力市场更难驾驭,”黄解释说。
黄将这种情况比作一辆地铁列车到达一个繁忙的车站。“如果一半的乘客突然离开,剩下的人可能会感到更舒服,希望每个车站都这么空旷。但他们忘记了,如果人数不够,地铁系统本身将无法持续。”
为了避免这种危机,中国北方内蒙古首府呼和浩特本月宣布了创纪录的生育激励措施——生育第一个孩子奖励1万元,第二个孩子奖励5万元,第三个孩子奖励10万元。
鉴于该市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5万元,这些补贴是中国最慷慨的补贴之一。
呼和浩特两位孩子的母亲秦娜认为,这项政策将影响许多当地家庭的决定。
“这里的收入不高,住房也很实惠,”她说。“即使一位父母在家带孩子,一个家庭也可以靠6000元[每月]的工资过上舒适的生活。”
然而,秦仍然对生育第三个孩子犹豫不决。“也许是因为独生子女政策根深蒂固。我就是无法想象抚养三个孩子,”她说。
研究表明,虽然经济激励措施可能不会直接让家庭选择生育更多孩子,但它们确实有助于减轻经济负担,使生育成为那些原本会犹豫的人的可行选择。
中国东部一个研究团队最近对超过14.4万名已育有幼儿的父母进行了一项在线调查,结果发现只有约15%的父母计划生育更多孩子。
但根据发表在9月份的生殖医学期刊《人类生殖开放》上的这项研究,在研究人员告知受访者政府计划提供1000元人民币补贴后,计划生育更多孩子的父母比例上升了8.5个百分点。
生育激励措施的有效性在其他国家也显而易见。
在韩国,卫生福利部于2024年1月宣布大幅增加补贴,一岁以下儿童的父母每月可获得100万韩元(约合682美元),一至两岁儿童的父母每月可获得50万韩元。
一年后,政府数据显示,2024年韩国的出生率同比上升3.1%——这是该国九年来首次出现上升。
然而,日本的经验表明,非货币支持可能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5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自2005年以来,日本托儿设施的扩建已导致总和生育率提高了0.1。
住在法德边境附近的两个孩子的母亲奚茜也表达了同样的观点,她指出,在德国,日托名额的短缺是当地家庭的主要担忧。
“很多人提前几年申请日托——有时是提前两、三甚至四年,”奚茜说。“他们要等到确保有名额后才决定生孩子。”
“我能接受节俭地养育孩子,所以这笔补贴确实有所不同” ——天门妈妈 唐唐
中国决策者似乎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除了补贴之外,政府还在强调更广泛的努力,以创造一个家庭友好的环境,推行扩大负担得起的托儿服务和提供更多公共学前班名额等政策。
上周,中国东部的浙江省表示,将鼓励地方官员在提供生育补贴的同时,发放结婚券和育儿券。
与此同时,劳动力市场状况也显示出变化的迹象。上周,中国中央政府承诺打击过度加班,这是旨在促进消费的广泛行动计划的一部分。
包括领先的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在内的几家以加班文化而闻名的主要科技公司也承诺减少员工的工作时间。
但对于天门妈妈唐唐来说,现金奖励才是真正重要的。“我能接受节俭地养育孩子,所以这笔补贴确实有所不同,”她说。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303756/why-china-betting-birth-subsidies-solve-its-population-crisis?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