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像DeepSeek这样的初创公司赢得了头条新闻,但中国科技革命的一个关键支柱是其庞大的国家导向研究计划。
中国的国有工业巨头们在2022年启动的政府倡议中设立了近100个新的研究中心,以推动一系列战略领域的技术突破。
这一庞大的国家主导努力是北京反击华盛顿试图遏制中国技术进步的更广泛举措的一部分,并通过颠覆性的创新振兴中国经济。
这个项目由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SASAC)牵头,已根据政府公告和媒体报道,在60个工业部门中确定了201个研究领域,旨在实现突破。
该项目于2022年2月获得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批准,该委员会由习近平主席负责。
SASAC监管着98家中央控制的国有企业(SOE)所拥有的90万亿元人民币(12300亿美元)资产,并在次月成立了一个技术创新局。
关于该运动的许多细节仍笼罩在神秘之中,政府尚未公布参与的国有工业巨头的完整名单及他们正在追求的研究项目。
但国家媒体报道确认,包括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第718研究所、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30研究所等58家中央控股国有企业正在参与此项活动。
这一举措再次表明中国对其“全国家治”治理体系的承诺,在这个体系中,国家动员全国资源并指挥国有企业实现战略目标。
中央国有企业在2024年分配了1.1万亿元用于研发,这是其研发投资连续第三年超过1万亿元。
在1月底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袁冶表示:“中央国有企业是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关键枢纽,是中国科技进步的支柱。”
在过去两年中,中央国有企业在多个领域取得了引人注目的突破,例如在12月推出了世界上最快的商用列车CR450的原型,该列车的运营速度为每小时400公里。
其他里程碑包括嫦娥六号探测器首次从月球背面采集样本,以及一台深海采矿车辆成功完成其首次试验。
国资委承诺将根据中国的战略需求进行调整,优先追求“前沿颠覆性技术”的突破,推动产业创新。
它提到的领域包括量子信息、6G移动网络、深地和深海探索、可控核聚变以及先进材料。
国资委副主任王宏志还呼吁中央国有企业专注于开发新算法,提高计算能力,并探索人工智能在传统产业中的新应用。
中国通过国家主导的举措(如“中国制造2025”计划)所取得的快速技术进步本月早些时候引起了华盛顿的警觉,美国国会听证会的与会者警告说,该国面临失去“下一个工业革命”的风险。然而, 中国的国有巨头在开发原创技术方面仍面临许多挑战,包括商业化创新的记录不佳,以及投资环境通常对挫折缺乏耐心和容忍度,东华大学教授钱艾达在12月的一篇文章中指出。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economy/china-economy/article/3298538/how-china-betting-big-state-led-research-drive-tech-revolution?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