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麦肯锡的说法,自美国总统第一次任期以来,国际贸易变得更加受到政治驱动。
根据麦肯锡的一份新报告,自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全球贸易体系已发生深刻变革,各国的决策越来越受到地缘政治因素的驱动。
报告的发现提出了迫切的问题,即特朗普在未来四年可能如何进一步影响这些动态,因为他在就职前就多次发出关税威胁,引起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贸易模式中最显著的正在进行的变化是贸易平均地缘政治距离的下降,”报告称,该报告于周一发布。
报告指出,该指标衡量贸易伙伴在政治和经济意识形态方面的距离,自2017年至2024年下降了约7%。
这表明,贸易伙伴关系正向那些分享相似制度或价值观的国家倾斜,例如美国与其他民主国家关系的加深。
报告还指出,自2017年以来,中国在美国进口中所占的份额在大多数领域持续下降,电子、机械和纺织品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每个类别下降了14到16个百分点。
但报告指出,实际上,美国向中国转移的趋势在附加值方面远不如原始进口和出口数据所暗示的那样显著,因为中国仍然是许多深度交织的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参与者。
在瑞士达沃斯举行的年度世界经济论坛上,特朗普批评了美国与中国之间“庞大”的贸易逆差,并呼吁两国之间建立“公平”的贸易关系。
他还敦促跨国公司将生产转移到美国,并警告如果不这样做,他们可能会面临关税。
但在同一天的福克斯采访中,他对中国关税政策发表了意外的鸽派评论,表示他“宁愿不使用”这个工具。
根据麦肯锡报告,自2017年以来,中国已将重点转向与发展中经济体的贸易扩展,例如东盟、拉丁美洲和俄罗斯,墨西哥和东盟从美国的贸易转向中受益。
报告指出:“中国和美国之间正在出现一种新的贸易动态,东盟经济体作为联接这两大经济体的全球价值链中的中间环节,正越来越紧密地融合在一起。”
到2024年,中国占东盟进口的25%,高于2017年的20%。这一增长主要源于中国在电子、化工、机械和纺织等行业的市场份额增加。这些行业也在东盟对美国的出口中实现了最大的增长。
作者表示:“东盟经济体出口的重要部分在中国增值”,并指出到2023年,越南电子出口价值的约25%源自中国的增值。
“尽管中国和美国之间的直接贸易联系减少,但强劲的间接联系仍然存在。”
摩根士丹利的分析师在周二的报告中表示,亚洲的贸易前景在今年将变得更加具有挑战性,引用了可能对中国实施分阶段关税的潜在风险以及技术出口周期放缓,这之前曾支持2024年的出口。
虽然预计关税影响将比2018-19年时轻,得益于供应链的多元化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及收入暴露减少,但他们估计对中国增长的影响可能是之前看到的1个百分点损失的约一半。
分析师警告说:“然而,亚洲仍然暴露于贸易紧张局势升级或因美国增长疲软而导致的全球贸易放缓的风险中”,并呼吁亚洲经济体强化内需以减轻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