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立场转变发生在9月份以来国内股市反弹之后。
2024年中国只有96家公司上市,比2023年下降了60% © Raul Ariano/彭博
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已告知一些公司和顾问,他们可以重新开始启动中国大陆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流程,这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上市活动反弹的早期迹象。
据熟悉中国大陆上市制度的投资者和顾问透露,过去几周,监管机构已通知科技、先进制造和消费领域的企业可以提交IPO文件。
此举似乎标志着政府对上市的态度发生了转变。此前,政府担心IPO可能进一步打压股市,而直到去年秋季,股市已经下跌多年。
一位熟悉上市流程的人士表示:“我们感到,与过去两年相比,监管机构对A股IPO以及配股的态度更加开放。他们还在接触一些优质的发行人候选者,要求他们准备提交申请。”
Dealogic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大陆IPO价值暴跌80%,降至略低于90亿美元。全年仅有96家公司上市,较2023年下降60%。
在上市活动干旱之前,是多年来的股价下跌和投资者信心脆弱,因为外国投资者纷纷逃离股市。然而,在决策者推出针对股市和经济的刺激措施后,股市在9月份大幅反弹。
去年在中国大陆进行的IPO主要为中型公司和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瑞士农业化学公司先正达原计划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但在去年“经过对行业环境和公司自身发展战略的仔细考虑”后,取消了其90亿美元的上市计划。一些公司转而在香港启动二次上市,香港一直在为今年的上市复苏做准备。
一位收到该指导的银行家表示,主要金融监管机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将考虑消费行业公司的沪市主板首次公开募股申请,如果这些公司在其专业领域排名前三,理想的收入基础超过人民币10亿元(1.377亿美元),或利润超过人民币5亿元。
“这(与去年相比)相对宽松了,”他说。“去年,(消费公司的)申请根本不被接受。”
已经申请在上海上市的公司包括GoPro的竞争对手Insta360。
这种俗称“窗口指导”的转变,正值北京试图提振低迷的中国经济,鼓励更高消费,并为可能与美国出现的紧张贸易关系做准备。
与此同时,股价也得到了更多支持。去年,在北京的鼓励下,目标回购达到历史新高。虽然沪深300指数今年持平,但该指数在过去一年上涨了约12%,而香港恒生指数上涨了42%。
据知情人士透露,鼓励首次公开募股的行动主要针对科技和先进制造企业,这是近年来北京支持的所谓新质生产力产业的一部分。
一些被评为黄色(在当局用于管理上市候选人的交通灯系统中,黄色代表受欢迎程度)的可选消费品公司也被告知可以继续上市。 这是北京旨在今年提振个人消费的又一迹象。
分析师和银行家表示,监管机构此前优先考虑改善二级市场流动性和提振股价,而非上市,因为北京认为上市可能会给市场带来进一步的下行压力。
一位投资银行家告诉英国《金融时报》,这种心态转变始于去年9月,当时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政策,当局开始更加关注股市。
原文链接:https://www.ft.com/content/5cee4423-fbcd-46c0-836b-defdfb095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