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铁到太阳能,出口壁垒威胁通货紧缩螺旋。

中国安徽省一家工厂的铝制品生产线,摄于二月份。该国面临着一种恶性循环,低利润和疲弱的需求相互强化,导致企业抑制新投资并裁员。(中国日报通过路透社)


香港——唐纳德·特朗普与中国的关税争端再度升级,预计将加剧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企业在寻找足够买家的过程中,便宜商品的过剩。

从钢筋制造商到家具和太阳能电池板,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商在削减价格以争夺市场份额后,陷入了亏损。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根据日经亚洲对Wind信息的数据分析,超过23%的中国上市公司处于亏损状态,而2023年为20%,2019年疫情暴发前少于10%。

现在,经济学家警告称,特朗普对超过4000亿美元的中国出口实施额外10%或更高的全面关税,可能会使更多制造商走向边缘,或加速生产迁出中国。这威胁将对原本脆弱的就业市场造成更大痛苦,并加剧国家的通货紧缩压力。

“将产品转移到第三国可以使中国制造商免受关税冲击,”香港大学金融学教授陈治吴表示,“但这对中国经济并不利,因为他们正在剥夺就业机会。”

北京一直不愿意放弃刺激供应侧,部分原因是中国投资密集型的增长模式,以及习近平主席对消费驱动经济的抗拒。但在没有足够需求来吸收其产出的情况下,生产商不得不削减价格以保持国内外的竞争力。这导致中国领导层认为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低利润和疲软需求相互强化,成本导向的公司削减新投资并裁员。

随着“内卷式恶性竞争”这一短语日益流行,用于形容残酷竞争,政府在12月份承诺要遏制这种行为。当月,超过30家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同意减少生产,并避免激烈的价格折扣,以遏制行业普遍的损失。同样,在11月,中国电源工业协会敦促锂电池制造商避免“恶性竞争”。

尽管如此,经济学家表示,北京需要做的不仅仅是强迫公司避免价格战争,还应该关注提升消费在经济中的作用。

“只要竞争者更多,就很难维持这些卡特尔协议,”彭博宏观经济学高级经济学家凯尔文·林姆说道。“更大的问题是需求不足。”

出口一直是缓解压力的少数渠道之一。摩根士丹利首席中国经济学家罗宾·兴表示,只要中国的国内失衡持续,公司就会继续依赖海外发货。

然而,障碍正在迅速增加。“迫在眉睫的关税和多极化的长期趋势意味着可服务市场规模相对于产能扩张的潜在增长将降低,”兴警告道。

欧盟去年提高了对中国电动车的关税。印度尼西亚计划对包括纺织品和陶瓷在内的中国商品征收高达200%的关税,而印度政府上周表示正在考虑对中国钢铁征收15%至25%的临时税,原因是这对国内生产者构成了“严重挑战”。

这与特朗普政府上周对钢铁和铝征收25%的普遍关税的举措相呼应——中国长期以来在全球钢铁生产中占主导地位。尽管中国钢铁生产商将其总产量减少到略高于10亿吨,为五年来的最低水平,但这一数字仍远高于日本、美国和德国的总和。

中国钢铁生产商正在亏损。马鞍山钢铁,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全球按产量计算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有关联,预计在2024年报告净亏损45.9亿元(约合6.29亿美元),是前一年的三倍多。另一家主要参与者,鞍钢,警告其去年的净亏损可能达到71亿元,比2023年翻了一番。

一些最大的亏损者是太阳能晶圆和多晶硅生产商,长期以来面临产能过剩,现在因拜登和特朗普政府的综合政策面临高达60%的美国关税。

中国最大的太阳能公司之一通威警告投资者,预计去年亏损高达75亿元,原因是“光伏产业链各个部分价格急剧下降。”中国三大太阳能企业——隆基绿能科技和TCL中环新能源科技是另外两家——预计2024年合计亏损240亿元,相比之下,2023年总利润为278亿元。

自然,过度依赖美国市场的制造商是最容易受到特朗普关税影响的。

总部位于上海的床垫制造商Healthcare上周告诉投资者,预计2024年将面临高达1.6亿元的亏损。该公司表示,疲弱的国内需求和巨额的市场支出压缩了其盈利能力,而该公司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收入中,近一半来自北美。

受到小米手机制造商支持的无锡基因吸尘器制造商ROIDMI信息科技上个月因“市场环境变化及业务调整”而宣布停业,相关声明发布在其网站上。该公司在2022年的收入接近6亿元,海外销售占据了重要份额。

整体而言,中国工业企业的利润在2024年同比下降3.3%,连续第三年下降,官方数据显示。

随着政策制定者将新贷款从房地产部门转向制造业,以响应习近平主席升级中国工业基础的指令,赤字膨胀的情况出现了。周一,习近平也支持私营部门,接见了一群知名企业家,并承诺为经济的非公有部门提供“坚定的鼓励、支持和指导”。

Gavekal Dragonomics的托马斯·加特利警告说,“资本再配置战略的核心问题在于,技术制造部门产生的就业机会根本无法与现在缺乏资本的部门相比。”

根据Gavekal的估计,到2023年,营收低于利息成本两年的“僵尸”上市公司比例达到了十年来的最高点10.4%。

法国银行Natixis的经济学家加里·吴发现,2024年上半年,中国的僵尸企业比例上升至13%,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6%。

因此,许多公司正在裁员或推迟扩张。

根据其年报,自2015年以来在泰国、美国和西班牙建立了六家海外工厂的床垫制造商Healthcare,到2023年底员工总数为7443人,较2021年的9150人减少了19%。

中国官方采购经理人指数的一个子指数跟踪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情况,自2023年2月以来一直在收缩。

Gavekal的加特利表示:“制造优先政策还有其他成本。就业增长受到抑制,经济的需求侧被压制,企业越来越依赖出口才能维持生存。”


原文链接:https://asia.nikkei.com/Economy/Trump-s-tariff-war-deepens-China-s-overcapacity-dilemmas

点赞(0) 打赏

评论列表 共有 0 条评论

评论功能已关闭
立即
投稿

微信公众账号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