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京研究院的团队一直在开发更环保、更耐用的工程竹技术。
中国科学家一直致力于研发新技术,以制造更强大、更耐用的竹基材料,用于大规模基础设施,从而巩固该国在新兴环保产业中的领导地位。
竹子以其快速生长和高强度而闻名,已被工程化成复合面板,这些面板用于延伸数公里的香港-珠海-澳门大桥的观景平台,《科学技术日报》周三报道。六年前安装在该桥——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跨越——上的竹基面板,经过阳光、台风和海水腐蚀的考验,依然“坚如磐石”,报道指出。
南京林业大学竹子研究所的刘志超表示,世界上大多数竹子生长在发展中国家。“中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竹子生产国,而且在加工能力上也具有比较优势,”他对该报说。
“维护中国在竹子技术创新中的领导地位至关重要。该行业应专注于推进自动化和智能制造,同时积极制定国际标准,”刘表示,他的团队在过去十年中一直在开发低碳竹子加工技术。
研究人员还与位于杭州的达索科技合作,在马德里-巴拉哈斯国际机场打造了一个240,000平方米(258,300平方英尺)的弯曲竹天花板——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同类项目——以及其他主要国际项目,报告称。
从植物学上讲,竹子是一种草而不是树木。但由于其强度与重量比超过某些钢合金,它可以在各种应用中替代木材、塑料甚至钢材。它在碳封存方面表现出色,吸收的二氧化碳比典型树木多约50%。
根据报告,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竹林,并主导全球贸易,近5000万人从全国范围内的竹子种植中受益。
然而,竹子丰富的营养使其非常容易腐烂,而加工竹子比加工木材复杂得多,Lou表示。许多基于竹子的材料依赖于有毒的防腐剂或过量的粘合剂,使其不够环保。
自2016年以来,Lou的团队一直致力于开发更环保、更耐用的工程竹技术。一个突破是热处理技术,它去除了导致腐烂的营养成分,同时保持了竹子的结构,减少了加工时间超过50%,并使其在户外至少可以持续五年而不需要防霉处理。
他们还开发了低排放的粘合剂,减少了甲醛和酚的含量,因此不会释放有害化学物质。
此外,Lou和他的团队一直在进行全面的碳足迹评估,以确保中国制造的竹材符合欧洲和北美严格的碳标准,为进入高端市场开辟道路。
“我们希望政府能够支持产学研创新联盟,资助关键技术开发,并通过国家和地方标准加强监管,以推动行业发展,”Lou说。
原文链接:https://www.scmp.com/news/china/science/article/3298963/how-chinese-engineers-used-bamboo-worlds-longest-sea-bridge-and-more?module=top_story&pgtype=home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