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大模型需要什么样的硬件?
华泰观点:关注 AI 大模型 x 硬件的两条思路从 22 年 11 月 OpenAI 推出 ChatGPT 至今,我们看到 Chatbot 应用的能力不断增强,从最初的文字问答,迅速向具有自主记忆、推理、规划和执行的全自动能力的 AI Agent 发展。我们认为端侧智能是大模型发展的重要分支。建议投资人沿着:1)大模型如何赋能终端,2)终端如何解决大模型普及难点两条思路,寻找硬件的落地机会。我们看好 1)Apple Intelligence 推动苹
应用介绍
Version:0.9 StartHTML:0000000105 EndHTML:0000022976 StartFragment:0000000141 EndFragment:0000022936
华泰观点:关注 AI 大模型 x 硬件的两条思路
从 22 年 11 月 OpenAI 推出 ChatGPT 至今,我们看到 Chatbot 应用的能力
不断增强,从最初的文字问答,迅速向具有自主记忆、推理、规划和执行的
全自动能力的 AI Agent 发展。我们认为端侧智能是大模型发展的重要分支。
建议投资人沿着:1)大模型如何赋能终端,2)终端如何解决大模型普及难
点两条思路,寻找硬件的落地机会。我们看好 1)Apple Intelligence 推动苹
果用户换机,2)交互能力提升推动轻量级 AR 开始普及,3)隐私保护需求
推动办公用 PC AI 化等三大机会。
具备记忆、推理、规划、执行能力的 AI Agent 可能是大模型的最终形态
大模型的应用能力最初功能仅限于文字问答,此后逐渐引入图像理解、文生
图功能,并通过 GPT Store 拓展功能,形成了 AI Agent 雏形,近期 GPT-4o
则实现了具备情感的互动。用户数方面,根据 Similarweb,24 年 5 月
ChatGPT 的 PC+移动端独立访客数达到 3 亿,在全球所有网站中排名第 22。
我们认为大模型的演进方向是智能化和自动化程度逐渐提升,最终形态是
AI Agent,具有自主记忆、推理、规划和执行的全自动能力。
观点#1:Apple Intelligence 推动苹果用户换机,利好产业链业绩增长
6/11, 苹果 WWDC 2024 大会推出由苹果自研的端侧大模型、云端大模型、
以及 OpenAI 的 ChatGPT 组成的全新智能系统 Apple Intelligence。从功能
上来讲,和 OpenAI,Google 的现有功能差异不大,但由于此类功能只在
iPhone 15 pro/max 及以后系列搭载,有望推动苹果用户换机。根据 IDC 数
字,苹果 2023 年销量 2.34 亿台,华泰预测苹果 2024 年销量下降 8.2%到
2.15 亿台。根据 BankMyCell 数字,2024 年苹果手机活跃用户 14.6 亿人,
对应目前换机周期 6.23 年,如果 Apple Intelligence 能够缩短换机周期 3 个
月,可以带动约 1000 万台新机销售。苹果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立讯、鹏鼎、
环旭、水晶光电、蓝思、东山精密、比电、鸿腾、瑞声、长电等。
观点#2:交互能力提升推动轻量 AR 普及
AR/VR 被认为有望替代手机成为下一代移动终端。但由于缺少触摸屏,人
机交互困难一直是困扰其发展的一大难点。从最近谷歌推出的 Project Astra
以及 Meta 的雷朋眼镜中我们看到,大模型所具备的图像理解、语音交互,
以及根据语音交互结果进行的执行能力有望大幅度提高 AR 眼镜的交互能
力。目前具身智能的发展仍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但是大模型所具备的以上
能力有望大幅提高机器人对环境的理解能力,以及根据理解结果控制关节等
的执行能力。相关标的包括:Meta,奕瑞,龙旗,舜宇,水晶光电,歌尔。
观点#3:隐私保护需求推动办公用 PC AI 化
23 年 3 月,微软推出面向 Office 的 Microsoft 365 Copilot 以来,以办公助
手为切入点,重塑包括 Word、Excel、Powerpoint 等通用办公软件,
以及 Dynamics 套件等专业软件在内的生产力工具矩阵,向数据协同、功
能联动的方向发展。如何保护自身私域数据的安全是企业导入微软 Copilot
的主要痛点之一。24 年 5 月,微软推出 Copilot+PC,通过在终端侧部署轻
量级的大模型,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能够实现会议纪要、文档总结、PPT
智能创作、文生图等企业的基本办公需求,是大模型时代生产力工具的主要
支点。我们认为 2025 年 AI PC 渗透率有望大幅提升。
风险提示:AI 及技术落地不及预期;硬件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服务业务用
户增速放缓。本研报中涉及到未上市公司或未覆盖个股内容,均系对其客观
公开信息的整理,并不代表本研究团队对该公司、该股票的推荐或覆盖。
特别提示:英文研报翻译由于人手及工作量的问题为机器翻译,推荐阅读英文原版研报或下载后分段自行翻译,以达到良好的翻译效果和阅读体验。本站所有研报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使用,不具有任何投资之建议,严禁转载与分享,如违反后果自负。
发表评论 取消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