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报

警惕债市风险

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释放重要信号。央行借入国债,大概率是为了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国债可以卖出,所以这一操作可以理解为债券的“融券卖出”。其本身释放的信号非常明显,即央行希望引导债券利率上行。自 4 月份以来,央行多次发声为债券市场降温。

消费税改革:现状、基础与方向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制度始于 1994 年税制改革,其目的是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我国消费税的税基相对较窄,现行税目为15 个,其中成品油消费税占比约为 60%,是消费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以正合,出奇胜——资产极致分化后的再平衡 2024 年下半年海外市场展望

 回顾:降息预期反复,市场极化演绎。上半年美国经济存在韧性,通胀黏性显现,首次降息时点从年初预期的 3 月延后至 9 月,美债收益率和美元指数上升引发部分亚太货币贬值。美债定价锚作用减弱,伦敦金现在部分央行的避险需求刺激下创历史新高。市场极化演绎,美股 AI 板块独领风骚,科技龙头与中小盘的分化加剧。 现实:美国内生动能转弱,通胀担忧或消弥。

6 月美联储会议纪要的关键信息

美联储每年召开 8 次议息会议,会议纪要(Minutes)是对政策形成过程和政策背后逻辑的详细说明,一般在会议三周后公布。6 月 12 日议息会议的决定是利率不变(5.25-5.5%的政策利率目标区间)、正式开始放缓缩表(将美债月度赎回上限从 600 亿美元降至每月 250 亿美元)。7 月 3 日公布的议息会议纪要展示了当时决策背后的更多细节。

资产与政策视角,前瞻美国大选

两党竞选主张矛盾集中于货币、贸易和财政领域,市场提前交易特朗普政策的潜在影响。第一轮总统辩论中,两党竞选主张和此前保持一致,主要矛盾仍集中在货币(是否支持美联储独立性)、贸易(关税实施范围和力度)和财政(征税对象)领域。辩论后特朗普

2023 年报&2024 一季报深度解析

借助上市公司数据可以有效把握宏微观经济“温差”。2023 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注意把握和处理好宏观数据与微观感受的关系。2023年以来,宏观数据和微观感受之间的“温差”受到市场普遍关注。宏观与微观经济“温差”体现的第一方面即“量”的指标企稳回暖后,

上半年港股复盘及后市分析

市场回顾:6 月全球主要股指涨跌互现,港股和 A 股跌幅较大。从 6 月全球重要股指表现看,全球股市涨跌各半,港股和 A 股下跌。A 股方面沪深 300指数 6 月累计跌幅/最大跌幅为-3.3%/-5.1%,创业板指为-6.7%/-9.6%;港股方面恒生指数累计跌幅/最大跌幅为-2.0%/-6.1%,

资金供给延续低位,ETF 为场内最主要增量

公募基金:资金集中流入被动型 ETF。2024 年 6 月新成立偏股型公募基金份额205.17亿份,较前月新发160.42 亿份增加44.76 亿份,新发水平仍处于低位。分结构来看,主动型偏股 6 月新发份额 89.14 亿,被动型偏股新发份额 96.96 亿,主被动产品新发力量基本维持均衡。存量产品申购方面,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三

我国的消费税是在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中建立的一种流转税。消费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矫正市场负外部性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在实践中,消费税的课税对象集中于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因而消费税能够成为政府调节生产消费和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

二季度 GDP 预计 5.1%——6 月经济数据前瞻

工增:生产景气度回落,工增增速预计回落。5 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 5.6%,比上月低 1.1 个百分点,多数行业实现正增长,上游行业工增增速大多相比上月回升,制造业、公用事业等大多回落。从高频数据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