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研报

中央深改委会议中的改革线索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成立于 2018 年,是由原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改成的中共中央直属决策议事协调机构。顾名思义,中央深改委会议的主要议题均聚焦于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方方面面。二十大以来,二十届中央深改委已经召开了 5 次会议。从这五次会议所审议通过的文件、研究讨论的主要问题我们或许能够前瞻判断未来改革工作的重要领域。

消费税改革:现状、基础与方向

我国现行的消费税制度始于 1994 年税制改革,其目的是调节产品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我国消费税的税基相对较窄,现行税目为15 个,其中成品油消费税占比约为 60%,是消费税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完善增值税的两大主线

历次增值税改革均是适配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我国增值税改革先后经历过四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一是1994年至2003年期间的增值税初步建立阶段,配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解决了不同环节的重复纳税问题;二是2004年至2011年期间的增值税消费型转型阶段,此次改革在加入WTO后大幅了促进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引进;三是2012年至2016年期间的“营改增”改革阶段

中国制造业,如何从比较优势迈向竞争 优势?

产能利用率快速回落受经济发展模式转换、地缘政治、疫情、地产等影响较大。自 2021 年二季度以来,产能利用率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持续下滑。我们认为这是经济转换期中叠加外生冲击带来的短期镇痛,无需过度担忧,同时,未来产业结构上将出现一轮新旧产业的交替,制造业中高增加值商品份额将逐步提升。

警惕债市风险

央行开展国债借入操作,释放重要信号。央行借入国债,大概率是为了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国债可以卖出,所以这一操作可以理解为债券的“融券卖出”。其本身释放的信号非常明显,即央行希望引导债券利率上行。自 4 月份以来,央行多次发声为债券市场降温。

市场的两个恐惧症

市场对当前经济存在两个“恐惧症”,第一个是担心地产的量价下行引发金融系统风险,第二个是担心出口在贸易摩擦的影响下大幅下行。之所以叫“恐惧症”,原因是叙事和现实之间存在差异。

从补涨到“确定性”机会 ——全球市场 2024 下半年展望

2024 上半年:全球预期博弈,中国资产补涨 上半年,美国去通胀与美联储降息的预期仍然反复,加之地缘争端与红海事件等冲击扰动,全球资产在预期博弈中一波三折。随着部分经济体率先开启降息周期,叠加美联储降息预期临近,

如何衡量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

当前,房地产行业正处于向新发展模式过渡之际,新模式仍在构建,传统模式还未完全脱离,房地产对经济的贡献有所下降。近三年的房地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明显低于名义 GDP,2023 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为 5.8%,较 2020 年 7.2%下降 1.4 个百分点,市场不乏“房地产拖累经济”的声音。

债务周期看地产,大拐点来了吗? ——“债务周期大局观”系列(十三)

历史级别“背离”与大拐点意义——宏微观异常是短期现象还是预示“新投资范式”的开启?前期我们多次提示以下“背离”:①全球大类资产三大异常:美债、黄金、ERP;②国内社融地产时代嬗变:社融、地产、ROE。这是“新投资范式”全球共振的重要信号。

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系列研究之三

我国的消费税是在 1994 年分税制改革中建立的一种流转税。消费税具有筹集财政收入、引导经济结构调整和矫正市场负外部性的功能,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采用。在实践中,消费税的课税对象集中于特定消费品和消费行为,因而消费税能够成为政府调节生产消费和社会财富再分配的手段。